中图分类号:G620 文献标识码:A 文章编号:
1003-9082(2017)05-0114-01
德育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,是教育工作的最重要内容。但现阶段基层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、教育渠道单一等多方面的问题。怎么样做好基层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,促进学生的德育进步,是现阶段急切需要要解决的问题。
1、现阶段国内基层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近况
1.学校环境和家庭教育
在广大的农村中,不少学生爸爸妈妈长期外出打工,学生由老人照顾,而老人文化水平较低,只看重干农活,将学生的教育完全依托于学校。有些父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,不关注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,对孩子的不好的行为不准时制止。而基层农村小学教育水平差,特别是德育教育显的很无关紧要。教师照本宣科,教学模式单一,缺少德育教育的考核模式,而大部分教师不清楚德育教育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,有时连自己都不可以学会其内容,强行灌输给学生,致使学生模棱两可,学不到有意义的内容和常识[1]。因为师资力量薄弱,一般由语文、数学等其他科的老师担任德育教育工作,更不可以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,致使基层小学品德教育与学生和教师的行为紧急脱离。
2.缺少德育教育评价机制
小?W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、生活观、价值观的关键时刻,小学教育的宗旨也是培养学生的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方位进步。一些基层的农村小学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,以学习成绩考核教师的教育水平并将它与教师的薪酬绩效挂钩,致使教师过分强调学科常识教学,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,放松了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和教育。同时因为学校德育经费不足,互联网资源匮乏,图书更新慢,制约了德育教育的拓展[2]。有些小学较偏远,学生不可以去参观爱国教育基地,学校缺少大型的校园德育教育活动,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进步。
2、国内现阶段基层小学德育教育的进步方案
1.学校提升对德育教育的看重度
现阶段要想做好农村德育教育工作,需要改革传统的德育教育的观念和模式,健全教育体系,积极探索出高效的德育教育渠道和办法,提升教师的看重度,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,培养出满足年代进步和变化的人才,提升基层农村教育的水平。基层农村小学的管理者要大力支持教师的德育工作,与目前的教育模式充分接轨,组建健全的德育教育机构,打造完善有关的管理体制,促进基层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拓展。
2.处置好学生与爸爸妈妈、老师之间的关系
教师的任务不止是传授常识,教好书,更要为人师表,有责任心和爱心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、性格,以人为本,分层次展开教学。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,与学生平等相处,融入学生的平时生活,与学生积极交流探讨,知道学生的需要,准时发现学生的成长困惑和问题,引导、鼓励学生去发扬个性、教师应多付出爱,以身作则教育学生要有爱心、有善心,教学生积极处置与爸爸妈妈和老师之间的关系[3]。
3.鼓励学生自我管理
学生自我管理水平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尺度。德育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,防止形式化教育和成人主义,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,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,是非分明善恶。学生可自主组织各种活动,如德育征文大赛、德育方面的演讲、德育方面的小品等,寓教于乐,发挥学生专长的同时,培养思想品德,提升其审美能力[4]。教师可积极创立意境,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引起思想和行为的改变,让学生在体验中收成感动。如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家乡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,组织学生参与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活动,帮助学生树立志向和理想,规范行为习惯。
4.打造完善德育管理互联网
基层农村小学在校长的带领下组织各科教师、父母代表、学生代表组建德育管理互联网,协调校内外各组织、各机构,团结校内外各方面力量从思想上提升德育教育的重要程度。现阶段不少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还局限于校内,学生只须在学校内不出问题就觉得是德育工作的成功,但社会形势的进步和变化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化、多样化需要学生需要全方位提升德育素养。单单依赖学校的力量非常难达成,学校需要与社会、父母从多方面、多途径组织拓展德育教育,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,在校内校外都有好的德育教育环境,培养学生的品德。
5.革新德育教育内容,转变教育办法
学校管理者需要在过去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上不断深化改革,与时俱进,将德育教育与社会进步相联系,融入国际社会,培养学生的现代化公民意识,将诚信教育、生态教育、环保等全部纳入德育教育的范围,关注社会热门问题,如“扶不扶”的问题,“信不信”问题,加大对德育教育的监控,提升管理效率[5]。
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只能让学生被动地同意既定的道德规范,非常难内化为学生的道德需要和正确的道德行为。在新时期教育中,教师要结合国内外一流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办法,革新现有些教育模式,尊重学生的主体性,让学生在参与中自觉体验和探索,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办法,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,发挥学生的创造性,达成德育教育的价值。
结束语
小学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灵魂和核心,是培养学生好的道德素质的基础和有效渠道。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长期培养、反复教育和逐步提升。因此基层农村小学要强化德育教育的重要程度,革新德育教育的办法和教育模式,培养学生好的思想品德,提升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。